水處理沉淀設(shè)備原理解析與工藝適配
水處理沉淀設(shè)備是污水處理、飲用水預(yù)處理及工業(yè)廢水處理中的核心單元,其通過重力沉降原理實現(xiàn)懸浮物與水體的分離。以下從原理機制、設(shè)備類型、工藝適配及優(yōu)化方向展開分析:
一、沉淀設(shè)備核心原理
1. 重力沉降機制
v=18μg(ρp?−ρf?)d2?
|
($v$:沉降速度;$\rho_p$:顆粒密度;$\rho_f$:流體密度;$d$:顆粒直徑;$\mu$:流體粘度) |
- 干擾沉降:高濃度懸浮液中顆粒相互干擾,沉降速度降低,需通過斜板/斜管或絮凝強化分離。
2. 關(guān)鍵設(shè)計參數(shù)
- 表面負荷率:單位面積處理水量(m³/m²·h),一般控制在1.5~3.0 m³/m²·h(平流沉淀池)。
- 停留時間:平流池2~4小時,豎流池1~3小時,輻流池1.5~3小時。
- 顆粒去除率:與顆粒粒徑正相關(guān),10μm以上顆粒去除率>90%。
二、主流沉淀設(shè)備類型與工藝適配
1. 平流沉淀池(Horizontal Flow)
- 原理:水流水平流動,顆粒沿池底緩慢沉降。
- 適用場景:
- 高SS濃度廢水(如礦井水、洗煤廢水);
- 大流量處理(日處理量>10萬噸)。
- 案例:某煤礦廢水處理廠采用平流池+氣浮工藝,SS去除率達95%。
2. 豎流沉淀池(Vertical Flow)
- 原理:中心進水、周邊出水,水流自下而上,顆粒徑向沉降。
- 適用場景:
- 中小規(guī)模處理(日處理量<1萬噸);
- 預(yù)處理單元(如印染廢水預(yù)沉淀)。
- 局限:易受進水流量波動影響,需搭配調(diào)節(jié)池。
3. 輻流沉淀池(Radial Flow)
- 原理:中心進水、周邊溢流出水,池底刮泥機收集污泥。
- 適用場景:
- 市政污水處理(二級沉淀池);
- 高有機負荷廢水(如食品加工廢水)。
- 優(yōu)勢:抗沖擊負荷能力強,污泥濃縮效果好。
4. 斜板/斜管沉淀池
- 原理:通過傾斜板/管增加沉降面積,縮短沉降距離(Shallow Sedimentation Theory)。
- 適用場景:
- 低濃度懸浮物(如飲用水預(yù)處理);
- 土地受限項目(處理效率提升3~5倍)。
- 案例:某自來水廠采用斜管沉淀池,濁度從20NTU降至3NTU。
5. 澄清池(Densadeg)
- 原理:結(jié)合絮凝、沉淀、濃縮于一體,斜管區(qū)+污泥循環(huán)強化分離。
- 適用場景: